国产男男gay体育生网站_日韩精品一卡二卡_波多野结衣小视频_五月天导航_女生张腿男生桶_妺妺窝人体色www看人体_蜜臀国产在线_三级特黄视频_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_欧美涩涩网_国产精品91在线_男生c女生视频_www日韩精品_欧美成人一级片_脱裤子屁屁灌水网站

林周縣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開

林周縣推進“健康林周”行動實施方案

責任編輯:旦增彭多 來源:林周縣衛健委 發布時間:2023-09-29   瀏覽次數:   【字體: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

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加快實施《“健康拉薩2030”規劃綱要》,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動員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方針,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將健康融入社會發展和衣、食、住、行、用等所有政策,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務保障體系,促進健康服務公平可及。

2.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發揮政府組織優勢,促進部門協作,鼓勵、組織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鄉(鎮)村、家庭和居民參與健康林周行動,建立健全全民共建共享機制,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使健康福祉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3.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注重健康基礎工程的關口前移,針對易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提出預防性干預方案并組織實施。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不斷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水平。

4.堅持城鄉統籌,協調推進。兼顧城鄉人群的不同需求,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機結合,推進城鄉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牧區和薄弱環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建設水平。

5.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立足實情,針對我縣地理條件、生活和飲食習慣,尊重群眾意愿、體現林周特色,積極探索,科學施策,重點突破,綜合治理。不斷創新工作的策略、方法、模式,循序漸進推動健康林周行動。

(三)總體目標

2022年,健康林周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廣,重大慢性病、重點傳染病、嚴重精神障礙、職業病等防控能力有效提升,相關疾病致殘和死亡風險逐步降低,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健康生產生活環境初步形成。

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明顯下降,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得到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水平達到于全市平均水平,健康林周基本實現。

二、主要任務

(一)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

1.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引導群眾掌握維護健康的知識技能,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激勵約束機制,充實、完善縣級健康教育專家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傳播體系。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以及黨政機關官方微信等媒體平臺開展健康科普、“健康素養66條”、重點傳染病、慢性病核心知識等宣傳。推進健康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莊。推進健康促進縣建設,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2022年和2030年,全縣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6%和30%。(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網信辦)、縣政府辦、縣教體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經信局、縣文旅局、縣民政局、團縣委、縣婦聯、縣工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2.實施合理膳食行動。全面推動國民營養計劃實施,積極開展“三減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針對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廳等場所,加強營養、平衡膳食和食品安全指導。鼓勵全社會參與減鹽、減油、減糖,實施以食品安全為基礎的營養健康標準,推進我縣營養標準體系建設。實施農牧區重點人群營養干預。

2022年和2030年,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于7%和5%,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再2019年基礎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礎上提高10%;孕婦貧血率分別低于15.4%和11%;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貧血檢出率分別低于12%和10%。(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縣經信局、縣鄉村振興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不同人群提供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打造群眾身邊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有條件的鄉鎮(街道辦)要加強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內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群眾健身設施建設。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提倡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操,積極推廣鍋莊舞等藏民族傳統健身運動;鼓勵個人至少1項運動愛好或掌握1項傳統運動項目,參加至少1個健身組織,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至少半小時;鼓勵醫療機構提供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服務,鼓勵引導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在健身場所等地方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

2022年和2030年,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78%和8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2%及以上和34%及以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房率超過80%和全面開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1.9及以上和2.2及以上;城市慢跑道步行道綠化的人均長度持續提升;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1.67名和1.92名;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基本實現90%和全覆蓋。(牽頭單位:縣教體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民政局、縣工會、縣衛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4.實施控煙限酒行動。加強控煙宣傳教育,增強公眾對吸煙和二手煙危害認識,提倡無煙文化。倡導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禁煙,積極建設無煙環境,推進無煙機關、無煙醫院、無煙學校、無煙企業、無煙村莊創建工作,倡導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發揮控煙引領作用。禁止在大眾傳播媒介或者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戶外發布煙草廣告。依法規范煙草促銷、贊助等行為。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制品。

2022年和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分別低于24.5%和20%;15歲以上人群飲酒率分別低于23.5%和20%;全縣居民無煙法規保護人口比例分別不少于30%和80%。(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財政局、縣文旅局、縣教體局、縣市場監管局、縣工商聯、縣司法局、縣交通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通過宣傳教育、咨詢、治療、危機干預等方式,引導公眾科學緩解壓力,能正確認識和應對常見的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減緩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建立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及常見精神障礙早期篩查,完善臨床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服務管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衛生醫療機構、社會組織、家庭相互銜接的精神障礙康復體系,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熱線服務、心理評估、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精神科治療等銜接合作的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服務模式。加強心理健康人才培養,縣人民醫院開設心理門診。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鼓勵個人正確認識抑郁和焦慮癥狀,掌握基本的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調適方法。

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0%和30%,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失眠患病、焦慮障礙患病率、抑郁癥患病率上升趨勢減緩;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達到2.97名和4.05名;抑郁癥治療率、登記在冊的精神分裂癥治療率、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在現有基礎上逐年提高。(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財政局、縣醫保局、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教體局、縣司法局、縣公安局等縣(中)直各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

6.實施健康環境促進行動。加強對群眾普及環境與健康相關的防護和應對知識。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建立環境與健康的調查、監測和風險評估制度,預防控制環境污染相關疾病、道路交通傷害、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深化衛生城鎮、衛生村創建,推進健康縣城和健康村鎮建設,實施健康細胞工程,實施健康村居、健康單位(企業)、健康學校等健康細胞工程建設規范和評價指標,打造健康環境。提倡簡約綠色裝飾,做好室內油煙排風,提高家居環境水平;學校、醫院、車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應定期開展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提高自身健康防護意識和能力,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化學品安全標簽及環境保護圖形標志。

2022年和2030年,建成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不低于96%;全縣地表水環境質量滿足相應水域功能區要求;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狀況明顯改善、并持續改善;加強飲用水檢測能力建設,提高飲用水質常規檢測能力;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分別達到13.5%及以上和22.5%及以上;大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倡積極實施垃圾分類并及時清理,將固體廢棄物主動投放到相應的回收地點及設施中;防治室內空氣污染。(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縣教體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縣發改委、縣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林周分局、縣林草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市場監管局、縣住建局、縣應急管理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

1.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針對婚前、孕前、孕期、兒童等階段特點,積極引導家庭科學孕育和養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體系。加強兒童早期發展服務,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促進生殖健康,推進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提倡適齡人群主動學習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主動接受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醫學優生健康檢查;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做好6個月以上嬰兒輔食添加工作。

2022年和203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4.51‰及以下和8‰以下;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30/10萬及以下和20/10萬及以下;產前篩查率達到30%以上和持續提高;新生兒聽力篩查工作逐步開展;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持續提高;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率分別達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和持續提高(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教體局、縣人社局、縣醫保局、縣民政局、縣工會、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2.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動員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鍛煉健康體魄,預防近視、肥胖和口腔等疾病。全縣中小學校按規定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多種方式對學生健康知識進行考試考查,將體育納入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健康知識和技能帶入家庭、融入社會。提倡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外接觸自然光時間1小時以上;小學生、初中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9個小時;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學校鼓勵引導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及以上水平。

2022年和2030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達到100%,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不得發生體育課被擠占等現象;中小學每天校內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學校眼保健操普及率達到100%;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中小學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達到63%及以上和81%及以上;未配齊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校應當由當地政府統一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片制度,實現中小學校全覆蓋;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分別達到72%和81%;將學生體質健康情況納入對學校績效考核,與學校負責人獎懲掛鉤。(牽頭單位:縣教體局;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委、團縣委、縣經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針對不同職業人群,倡導健康工作方式,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完善職業病防治法規標準體系。鼓勵用人單位開展職工健康管理。加強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

2022年和2030年,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實現明顯下降,并持續下降;工傷保險參保覆蓋率穩步提升和達到100%;轄區內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達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職業病診斷覆蓋率穩步提升;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職業病防治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逐步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采取多種措施預防職業性疾病的發生、降低工作負荷;積極推動“健康企業”的建設和評選;支持員工率先樹立健康形象,并給予鼓勵。(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經信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國資委)、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婦聯、縣工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4.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營養、體育鍛煉、定期體檢、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藥等知識。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推進醫養結合,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實現健康老齡化。提倡老年人知曉健康核心信息;老年人定期參加體檢,每年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鼓勵和支持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為老年人組織開展健康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2022年和2030年,60至70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含藏醫院)老年醫學專業逐步建立;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院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綠色通道比例達到90%和持續改善;加強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社區養老機構建設,為居家養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族養老的政策體系,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動夯實居家村居養老服務基礎。(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發改委、縣文旅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醫保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防控重大疾病

1.實施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蘇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對高危人群和患者開展生活方式指導。全面落實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加強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規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應急處置能力。提倡居民定期進行健康體檢;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測血壓,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經常測血壓;40歲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檢測1次血脂,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檢測1次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血脂。

2022年和2030年,爭取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9.7/10萬及以下和190.7/10萬及以下;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等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降低到18.88%及以下和13.0%及以下;逐步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期望壽命,有效的減輕慢性病疾病負擔;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不低于55%和65%;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不低于54%和70%;高血壓治療率、控制率持續提高;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不低于24%和31%;鄉鎮衛生院提供藏(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100%,村衛生室提供藏(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分別達到70%和80%;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取得培訓證書的人員比例分別提高到0.9%及以上和2.7%及以上。(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交通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實施癌癥防治行動。倡導積極預防癌癥,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結合全民體檢有序擴大癌癥篩查范圍,推廣應用常見癌癥診療規范。提升基層癌癥診療能力。加強癌癥防治科技攻關。

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分別不低于63%和72%;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達到45%及以上和持續提高;基本實現癌癥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工會、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3.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引導重點人群早期發現疾病,控制危險因素,預防疾病發生發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診測量肺功能、40歲及以上人群體檢檢測肺功能。加強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肺功能檢查能力。

2022年和2030年,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10萬及以下和15/10萬及以下;40歲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曉率分別達到15%以上和30%以上;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醫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實施糖尿病防治行動。提示居民關注血糖水平,引導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學降低發病風險,指導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延遲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加強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促進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范化。

2022年和2030年,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分別達到60%以上和65%以上;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糖尿病治療率和控制率持續提高。(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教體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近年來,我縣傳染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人間鼠疫風險仍然存在,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性傳播成為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疫情逐步由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向一般人群傳播;二型梅毒和淋病、性艾傳播疾病防治形式十分嚴峻;病毒性肝炎高發,甲肝聚集性疫情時有發生。因此要積極引導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識,講究個人衛生,預防疾病。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導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加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傳染病流行水平。倡導負責任和安全的性行為,鼓勵使用安全套;咳嗽、打噴嚏時使用胳膊和紙巾掩口鼻,正確、文明吐痰;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積極接種疫苗。

2022年和2030年,鼠疫源地群眾鼠防知識知曉率達到95%以上和97%以上;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分別控制在0.15%以下和0.2%以下;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 85%以上和持續提高;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別控制在1%以下和0.5%以下;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和90%以上;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達到90%以上,肺結核患者系統管理率達到90%以上;持續保持瘧病消除狀態;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發改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政法委、縣文旅局、縣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工商聯、縣網信辦、縣教體局、縣司法局、縣交通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醫保局、縣經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6.實施地方病防控行動。地方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包蟲病、飲茶型地氟病、大骨節病等危害不能忽視,強化寄生蟲病、包蟲病、碘缺乏病、大骨節病、氟骨癥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點地方病。

2022年和2030年,我縣流行縣人群包蟲病患病率下降至1%以下,犬及家畜包蟲病感染率下降至5%以下;基本控制和消除大骨節病;有效控制飲茶型地氟病。(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教體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草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鄉村振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7.實施高原常見多發病防治行動。我縣地處高海拔地區,受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的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加之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上述提到的高血壓、肺結核、包蟲病等疾病以外,慢性高原病、風濕病(骨關節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脂肪肝、白內障等疾病也較為多發,本行動針對高原常見多發病提出防治措施。

2022年和2030年,慢性高原病、風濕病(骨關節疾病)、白內障、18歲及以下人群先心病患病率逐年下降;3歲及以下兒童先心病篩查率分別高于60%和95%;鼓勵干部職工正常休假、休滿假;鼓勵開展群眾性相關知識普及,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高原多發常見病防治知曉率。加大城鎮及鄉村綠化率,提高空氣中的含氧量。提倡居民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牽頭單位:縣衛健委;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林草局、縣醫保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實施步驟

(一)啟動階段(20217—20219月)。制定健康林周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召開林周縣啟動大會,全面啟動健康林周推進工作。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支持。

(二)實施階段(2021年10月—2030年1月)。組織實施,全面推進健康林周行動,每年對建設成效進行全面客觀評估。

(三)鞏固總結階段(2030年1月—2030年12月)。鞏固和總結健康林周行動成果。全面完成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服務、健康人群和健康文化各項建設目標,全縣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健康林周行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安排林周縣推進健康林周行動實施方案。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衛健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負責實施方案的具體組織實施和考核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設立專項行動工作組,按照職責分工,研究制定具體行動實施方案,將健康融入各項政策舉措中,研究具體政策措施,推動落實重點任務。各領導小組要不定期召開會議,統籌推進健康拉薩建設,加快實施健康拉薩行動,推動《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健康西藏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拉薩2030規劃綱要》落實。

(二)動員各方廣泛參與。凝聚全社會力量,形成健康促進的強大合力。鼓勵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健康林周行動,落實個人健康責任,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單位特別是各學校、各社區(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積極開展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鼓勵企業研發生產符合健康需求的產品,增加健康產品供給。鼓勵社會捐資,依托社會力量依法成立健康林周行動基金會,形成資金來源多元化的保障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健康類產品和服務。衛生健康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指導、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及其他社會組織優勢,凝聚行動合力。

(三)健全支撐體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疾病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財政支持,強化資金統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使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落實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開展健康政策審查,保障各項任務落實和目標實現。強化信息支撐,推動部門和區域間共享健康相關信息。

(四)注重宣傳引導。采取多種形式,強化輿論宣傳,及時發布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林周之窗”微信公眾平臺設立健康林周行動專,大力宣傳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促進全民健康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編制群眾喜聞樂見的解讀材料和文藝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導群眾了解和掌握必備健康知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科學引導和典型報道,增強社會的普遍認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五)開展檢測評估以現有統計數據為基礎,完善統計監測體系,對主要指標、重點任務的實施進度進行年度監測。各專項行動工作組根據監測情況每年形成各專項行動實施進展專題報告,按照健康林周行動考核指標納入全縣鄉鎮、縣直年度爭先進位考核內容,考核結果經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后予以通報。

附件:健康林周行動考核指標


附件

健康林周行動考核指標

行動內容

  

2022年全縣目標值

牽頭單位

責任單位

1.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1)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26

縣衛健委

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縣政府辦、縣教體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經信局、縣文旅局、縣民政局、團縣委、縣婦聯、縣工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2.實施合理膳食行動

2)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

7

縣衛健委

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縣經信局、縣鄉村振興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

60

4)孕產婦貧血率(%)

15.4

5)農村義務教育學生貧血檢出率(%)

12

縣教體局

縣財政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民政局、縣經信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衛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3.實施全民健身行動

6)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78

縣教體局

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民政局、縣工會、縣衛健委,各鄉(鎮)人民政府

7)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32

8)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

80

9)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1.9

10)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名)

1.67

11)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

90

4.實施控煙限酒行動

12)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24.5

縣衛健委

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財政局、縣文旅局、縣教體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工商聯、縣司法局、縣交通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3)15歲以上人群飲酒率(%)

23.5

14)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

30

5.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

15)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

20

縣衛健委

縣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縣財政局、縣醫保局、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教體局、縣司法局、縣公安局等縣(中)直各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

16)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達到(名)

2.97

6.實施健康環境促進行動

17)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

96

生態環境林周分局

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縣教體局、縣民政局、縣住建局、縣發改委、縣經信局、生態環境局林周分局、縣林草局、縣自然資源局、縣市場監管局、縣住建局、縣應急管理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8)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達到(%)

13.5

縣衛健委

7.實施婦幼健康促進行動

19)嬰兒死亡率(‰)

7.5

縣衛健委

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教體局、縣人社局、縣醫保局、縣民政局、縣工會、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2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14.51

21)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30

22)產前篩查率(%)

30

23)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率(%)

80

24)孕產婦住院分娩率(%)

95

8.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

25)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

50

縣教體局

縣委宣傳部、縣衛健委、團縣委、縣經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6)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

100

27)中小學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小時)

1

28)學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100

29)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中小學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

63

30)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達到(%)

72

9.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31)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

下降

縣衛健委

縣經信局、縣發改委、縣財政局(國資委)、縣人社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婦聯、縣工會,各鄉(鎮)人民政府

32)轄區內職業健康檢查覆蓋率達到(%)

80

10.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

33)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院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綠色通道比例達到(%)

90

縣民政局、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委組織部、縣發改委、縣文旅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醫保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1.實施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

34)爭取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10萬)

209.7

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財政局、縣交通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民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5)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等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

18.88%

36)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

55

37)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

54

38)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

24

39)鄉鎮衛生院提供藏(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

100

40)村衛生室提供藏(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

70

41)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取得培訓證書的人員比例(%)

0.9

12.實施癌癥防治行動

42)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

43.3

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工會、縣婦聯,各鄉(鎮)人民政府

43)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

63

44)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

45

13.實施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

45)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

19

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財政局、縣醫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6)40歲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曉率達到(%)

15

47)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次數

1

14.實施糖尿病防治行動

48)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

60

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財政局、縣教體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9)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70

15.實施傳染病防控行動

50)鼠疫源地群眾鼠防知識知曉率(%)

95

縣衛健委(縣醫共體)

縣委宣傳部(網信辦)、縣發改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政法委、縣文旅局、縣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縣工商聯、縣教體局、縣司法局、縣交通局、縣公安局、縣市場監管局、縣醫保局、縣經信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1)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0.15

52)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85

53)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1

54)公眾結核病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

85

55)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

90

56)肺結核患者系統管理率(%)

90

57)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5

16.實施地方病防控行動

58)我縣流行縣人群包蟲病患病率(%)

1

縣衛健委

縣發改委、縣財政局、縣教體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林草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鄉村振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9)犬及家畜包蟲病感染率(%)

5

17.實施高原常見多發病防治行動

60)慢性高原病、風濕病(骨關節疾病)、白內障、18歲及以下人群先心病患病率

下降

縣衛健委

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林草局、縣醫保局、縣人社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61)3歲及以下兒童先心病篩查率(%)

≧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绿春县| 泸西县| 越西县| 政和县| 芜湖市| 黄石市| 锡林郭勒盟| 彭阳县| 门头沟区| 黎平县| 苏尼特左旗| 黄龙县| 西峡县| 肃北| 枝江市| 上林县| 松桃| 邓州市| 裕民县| 蒙城县| 察雅县| 沁水县| 婺源县| 普安县| 景东| 中超| 长春市| 阳朔县| 天峨县| 武清区| 师宗县| 中西区| 临夏市| 延庆县| 股票| 锡林浩特市| 双鸭山市| 祁门县| 华安县| 栾川县|